市場盛傳人民銀行昨天透過中資銀行,在市場大手買入離岸人民幣(CNH),CNH兌美元昨午近3時突然飆升逾700點子,大漲逾1%,與在岸人民幣(CNY)差價大幅收窄。市場人士相信,央行希望藉此調整市場對人民幣持續走貶的預期,同時打壓套利活動,在國家主席習近平月底訪美前,顯示中國有決心維持滙率穩定。
CNH昨傍晚報6.4094,較上日的6.4646,升0.86%,晚上外圍時段曾報6.3974。CNY昨收報6.3772,升0.01%。市場人士認為,坊間會否改變人民幣持續走貶的預期仍有待觀察。
差價縮 打壓跨境套利
CNH兌美元昨開市報6.4668,曾跌至6.4828,中午表現平穩,惟近3時卻突然飆升,由6.47水平急升至6.4,並曾高見6.3903,升幅逾700點子(1.09%),創近一個月新高。CNY亦見上升,但升幅不及CNH,在岸及離岸差價由早上約900點,一度收窄至200餘點,CNY收市後,兩者差價約300多點。
市場盛傳人行透過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在市場直接大手買CNH、沽美元,「相信是想打壓跨境套利。」有交易員稱,上月中國外滙儲備大幅流失,中央不希望情況持續,冀收窄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差價,「成效多大有待觀察,滙價主要反映經濟,除非日日在市場干預。」但有市場人士認為,CNH市場規模不算太大,內地要影響CNH市場不會太難。
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亦說,CNY雖回穩, CNH受到看淡人民幣的短期投機盤影響持續向下,兩者近期差價最闊曾達1100點,中國干預CNH市場,希望發出內地經濟非太差,毋須藉貶值刺激經濟的訊息,調整坊間對人幣持續貶值的預期。
麥樸思:不會再急貶
另外,「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Mark Mobius)在台北表示,雖然人行早前讓人民幣貶值,放寬該貨幣的交易區間,但不預期人民幣會再大幅貶值。
蕭啟洪又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提到,將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直接進入銀行間外滙市場,雖非直接影響CNH滙價的原因,惟言論反映人民幣國際化議程不變,故人民幣必須穩定發展。
富邦銀行金融市場部主管鄺國榮說,此舉令離岸價與在岸價收窄,相信與習近平將於9月22日訪美有關,希望在赴美前向外界顯示有決心維持滙率穩定。
東亞銀行(00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分析師賴春梅指中資銀行入市護盤,相信是配合滙率改革及為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鋪路,內地經濟疲弱,CNH單日升幅未必代表市場對人民幣走貶的看法即時改變。
人民銀行係咪好忙呢?人民幣升佢又要出手整跌佢,到人民幣跌,佢又要出手令市場唔好睇得佢太淡。
我覺得大陸心中係想人民幣唔好咁強的,始終大陸好大程度靠出口,唔想貨幣貶值是假的,但礙於各方壓力,唔可以做到咁出面啫....
係喎,你明白什麼是CNY,什麼是CNH嗎?
你手上又重有無人民幣呢?
Friday, September 11, 2015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15
長建併電能
李嘉誠的上市公司又有新的重組消息,今次係關係到系內旳長基建和電能。建議是將兩間公司合併,而電能就會取消上市的地位,合併後,長建立時派發5元等別股息,另外公司將會擁有500億的現金作為進一步收購和投資的本錢。
合併後的公司架構大約會是這樣的:
合併的詳情大意如下:
長建併電能 派特別息5元
長和系再現大動作,市場憧憬多時長建(01038)與電能(00006)合併終於落實。兩間公司昨天建議合併,每持有1股電能,可換取1.04股長江基建股份,電能則撤銷上市地位,新公司易名為「長江基建實業」。長建除保證2015及2016年每年股息總額將高於前一年外,同時建議派發5元特別股息(條件之一是合併計劃生效),料交易於明年初完成。
1股電能換1.04股長建
長和集團剛於今年上半年完成世紀合併,長和(00001)主席李嘉誠在長實地產(01113)掛牌當天曾說,長和系重組已完成99%,為系內其他重組計劃留下伏線。其實,電能自去年初分拆港燈(02638)上市後,截至今年6月底的現金增至677.96億元,惟收購項目寥寥可數。相反長建過去一直有不少合併,但手頭子彈不算充裕,截至6月底現金水平約78億元,今年初與長實成立合營公司收購英國三大鐵路車輛租賃公司Eversholt時,還要配股集資。
長建主席李澤鉅昨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今次合併是百利而無一害,可發揮協同效應,他羅列5大理據,第一是「大佬」長建有較多投資及收購經驗,投資範疇亦較「細佬」電能為廣,不限於電力及天然氣業務,電能則有資源加強長建的能力,合併理據相當明顯。
長和持股降至49.19%
第二個原因是基建行業屬資本密集型,故企業「愈大愈着數」;第三是合併後業務更趨多元化,有助加強信貸評級,對股東來說亦有助平衡風險;第四是提升管理效率。最後一項理據是增加公眾持股,合併前長和持有長建75.67%股份,其他股東僅24.33%,合併後長和持股降至49.19%,其他股東持股量提升至50.81%;屆時長建每手買賣單位亦改為500股,而目前為每手1000股。
有分析員稱,過去長建市盈率低於電能,除控股公司折讓外,部分因大型基金礙於股份流通量的要求,未能投資長建。
長建董事會建議每股長建股份派發5元的有條件特別中期股息,條件是換股計劃生效及電能股東通過建議派息。合併後長建總股數約38.8億股,涉及總股息金額達193.8億元。當中李澤鉅作為信託人身份申報持有約558.5萬股,涉及股息金額2792.52萬元;長和持有約19.1億股,可收取股息約95.3億元。
投資者簡報中列明,每名長建或電能股東於2015年預期將獲取的股息總額將高於2014年,2016年預期股息總額亦高於2015年。至於2016年後,新長建亦因應業務概況而尋求繼續按年增派股息。滙豐是長建在此次合併的財務顧問。
擁500億供海外收購
有外資行分析員表示,早前長和世紀重組主要基於長實估值大幅折讓,但相信今次長建與電能合併跟股價折讓關係不大,而是希望利用電能的閒置現金,為日後收購海外基建項目儲備彈藥。新公司派發特別股息後,仍坐擁約500億元供收購之用。他相信合併對股民投資情緒有幫助,惟長建和電能盛傳合併已久,長和重組則完全意想不到,故預計今次股價升幅較細。另一分析員指換股比例公道,相信長建股東會同意合併,至於電能小股東的取態則視乎是否滿足5元的特別息。
電能為藍籌股,李澤鉅說不在意長建能否取代電能成為恒指成分股。長建曾於1997年8月加入成為恒指成分股,於2008年6月被剔除,今次或能藉合併而取代電能的恒指成分股地位,再度染藍。
其實這次合併是長和系公司一連串重組的其中一步,近年來,該系列公司已作出了不少大動作,例如:
你手上還有多少李家的上市公司呢?可能下一間有所動作的就是你手持的公司啦。
合併後的公司架構大約會是這樣的:
合併的詳情大意如下:
長建併電能 派特別息5元
長和系再現大動作,市場憧憬多時長建(01038)與電能(00006)合併終於落實。兩間公司昨天建議合併,每持有1股電能,可換取1.04股長江基建股份,電能則撤銷上市地位,新公司易名為「長江基建實業」。長建除保證2015及2016年每年股息總額將高於前一年外,同時建議派發5元特別股息(條件之一是合併計劃生效),料交易於明年初完成。
1股電能換1.04股長建
長和集團剛於今年上半年完成世紀合併,長和(00001)主席李嘉誠在長實地產(01113)掛牌當天曾說,長和系重組已完成99%,為系內其他重組計劃留下伏線。其實,電能自去年初分拆港燈(02638)上市後,截至今年6月底的現金增至677.96億元,惟收購項目寥寥可數。相反長建過去一直有不少合併,但手頭子彈不算充裕,截至6月底現金水平約78億元,今年初與長實成立合營公司收購英國三大鐵路車輛租賃公司Eversholt時,還要配股集資。
長建主席李澤鉅昨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今次合併是百利而無一害,可發揮協同效應,他羅列5大理據,第一是「大佬」長建有較多投資及收購經驗,投資範疇亦較「細佬」電能為廣,不限於電力及天然氣業務,電能則有資源加強長建的能力,合併理據相當明顯。
長和持股降至49.19%
第二個原因是基建行業屬資本密集型,故企業「愈大愈着數」;第三是合併後業務更趨多元化,有助加強信貸評級,對股東來說亦有助平衡風險;第四是提升管理效率。最後一項理據是增加公眾持股,合併前長和持有長建75.67%股份,其他股東僅24.33%,合併後長和持股降至49.19%,其他股東持股量提升至50.81%;屆時長建每手買賣單位亦改為500股,而目前為每手1000股。
有分析員稱,過去長建市盈率低於電能,除控股公司折讓外,部分因大型基金礙於股份流通量的要求,未能投資長建。
長建董事會建議每股長建股份派發5元的有條件特別中期股息,條件是換股計劃生效及電能股東通過建議派息。合併後長建總股數約38.8億股,涉及總股息金額達193.8億元。當中李澤鉅作為信託人身份申報持有約558.5萬股,涉及股息金額2792.52萬元;長和持有約19.1億股,可收取股息約95.3億元。
投資者簡報中列明,每名長建或電能股東於2015年預期將獲取的股息總額將高於2014年,2016年預期股息總額亦高於2015年。至於2016年後,新長建亦因應業務概況而尋求繼續按年增派股息。滙豐是長建在此次合併的財務顧問。
擁500億供海外收購
有外資行分析員表示,早前長和世紀重組主要基於長實估值大幅折讓,但相信今次長建與電能合併跟股價折讓關係不大,而是希望利用電能的閒置現金,為日後收購海外基建項目儲備彈藥。新公司派發特別股息後,仍坐擁約500億元供收購之用。他相信合併對股民投資情緒有幫助,惟長建和電能盛傳合併已久,長和重組則完全意想不到,故預計今次股價升幅較細。另一分析員指換股比例公道,相信長建股東會同意合併,至於電能小股東的取態則視乎是否滿足5元的特別息。
電能為藍籌股,李澤鉅說不在意長建能否取代電能成為恒指成分股。長建曾於1997年8月加入成為恒指成分股,於2008年6月被剔除,今次或能藉合併而取代電能的恒指成分股地位,再度染藍。
其實這次合併是長和系公司一連串重組的其中一步,近年來,該系列公司已作出了不少大動作,例如:
你手上還有多少李家的上市公司呢?可能下一間有所動作的就是你手持的公司啦。
Monday, September 7, 2015
實體經濟和股市升跌的關係
一般來說,中們會接受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檟這說的。
但很多時候,人們的預期會影響行為,行為又影響經濟,經濟的升跌又反而引證了人們的預期(即之前的股市升跌),進入了一個循環,信報近來有一篇文章就是講述這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的,可以看一看,事情的詳細情況是這樣的:
慎防中國危機變「自證預言」
正當中國透過閱兵向世界展示其強大的一面時,環球市場唱衰中國的呼聲卻愈演愈烈。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居然令環球股市陷入恐慌。到底中國的經濟情況是否如此不濟,還是被過度唱淡。最終會變成一個「自證預言」,值得警惕。
過往股災的出現,往往因為一些實實在在的不利事件所引發,但近期環球市場的恐慌,卻單單因為負面的期望所致。
而實際上,從近期公布的數據看來,中國經濟其實還遠未到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目前市場明顯憂慮過度。
事實上,「轉型」已成為圍繞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中國一直希望淘汰低增值的勞動力密集企業,並拓展高增值的高科技及服務業。所以,若製造業的發展逐漸變得落後於非製造,則足以證明改革轉型正朝着中國希望的方向邁進。
近年來,內地非製造業PMI的表現一直優於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亦一直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以今年8月份的數據為例,製造業PMI降至49.7%的臨界點下方,但非製造業PMI仍達到53.4%。
目前,中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例達到近50%,而第二產業的比例則不足44%。而近月,製造業PMI出現萎縮,但非製造業PMI持續擴張,或會令第三產業在第三季進一步拋離第二產業。
從當前的情況看來,中國的確依照計劃在不斷「轉型」,增長雖然慢了下來,但仍未至於失控。所以,中國增長放緩,根本沒有恐怖到足以令全球股市暴跌。但事件背後到底是為了阻止的美國加息,還是要令中國陷入危機,值得注意。
可能促使事情變真
雖然中國當前的情況仍不至於太差,但相信不少讀者都聽過,「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即某些事情本來不發生,但當有人作出預測,而其他人又相信了,最終可能會促使事情成真。例如,當有人預測股市樓市上漲,其他投資者相信並跟進買入,結果價格當然上升,反之亦然。
在宏觀經濟發展中,預期往往亦具有重要影響。當市場預期經濟向好時,投資及消費均會擴張,促使經濟進一步改善;但當市場對前景感到悲觀時,投資及消費均見萎縮,結果經濟發展最終亦難免受累。
目前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過度唱淡,已令各地股市受累,環球消費市場難免首當其衝。股市的不濟進而會影響企業融資活動,企業一旦減少投資,經濟萎縮亦在所難免。
為了避免環球市場將中國增長放緩的問題,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各國政府只能繼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及推出更多支持經濟發展的措施。目前,中國已積極回應,降準減息又推出大量基建項目,以穩定內地的增長。但單靠中國並不足夠,且看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將如何回應。
從陰謀論的角度看,近期市場的中國恐慌似乎是有人刻意唱衰中國所致。不過,當前環球經濟環環相扣,中國倒下去,沒有任何一國能得益,受拖累的國家更多。所以,無謂猜測唱淡者的目的,重塑市場預期更為重要。
可以見到,假如壞的預期形成了,它是有能力自我實現的,自我實現後人們會覺得事情果然是這麼差,於是又會有更差的預期,這循環便會不斷自我實現,很恐佈的。問題係怎樣才能夠提升人們的信心,使他們相信壞的事情不會發生呢?
信心二字似乎就是當前股市和實體經濟問題的核心了。
但很多時候,人們的預期會影響行為,行為又影響經濟,經濟的升跌又反而引證了人們的預期(即之前的股市升跌),進入了一個循環,信報近來有一篇文章就是講述這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的,可以看一看,事情的詳細情況是這樣的:
慎防中國危機變「自證預言」
正當中國透過閱兵向世界展示其強大的一面時,環球市場唱衰中國的呼聲卻愈演愈烈。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居然令環球股市陷入恐慌。到底中國的經濟情況是否如此不濟,還是被過度唱淡。最終會變成一個「自證預言」,值得警惕。
過往股災的出現,往往因為一些實實在在的不利事件所引發,但近期環球市場的恐慌,卻單單因為負面的期望所致。
而實際上,從近期公布的數據看來,中國經濟其實還遠未到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目前市場明顯憂慮過度。
事實上,「轉型」已成為圍繞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中國一直希望淘汰低增值的勞動力密集企業,並拓展高增值的高科技及服務業。所以,若製造業的發展逐漸變得落後於非製造,則足以證明改革轉型正朝着中國希望的方向邁進。
近年來,內地非製造業PMI的表現一直優於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亦一直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以今年8月份的數據為例,製造業PMI降至49.7%的臨界點下方,但非製造業PMI仍達到53.4%。
目前,中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例達到近50%,而第二產業的比例則不足44%。而近月,製造業PMI出現萎縮,但非製造業PMI持續擴張,或會令第三產業在第三季進一步拋離第二產業。
從當前的情況看來,中國的確依照計劃在不斷「轉型」,增長雖然慢了下來,但仍未至於失控。所以,中國增長放緩,根本沒有恐怖到足以令全球股市暴跌。但事件背後到底是為了阻止的美國加息,還是要令中國陷入危機,值得注意。
可能促使事情變真
雖然中國當前的情況仍不至於太差,但相信不少讀者都聽過,「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即某些事情本來不發生,但當有人作出預測,而其他人又相信了,最終可能會促使事情成真。例如,當有人預測股市樓市上漲,其他投資者相信並跟進買入,結果價格當然上升,反之亦然。
在宏觀經濟發展中,預期往往亦具有重要影響。當市場預期經濟向好時,投資及消費均會擴張,促使經濟進一步改善;但當市場對前景感到悲觀時,投資及消費均見萎縮,結果經濟發展最終亦難免受累。
目前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過度唱淡,已令各地股市受累,環球消費市場難免首當其衝。股市的不濟進而會影響企業融資活動,企業一旦減少投資,經濟萎縮亦在所難免。
為了避免環球市場將中國增長放緩的問題,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各國政府只能繼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及推出更多支持經濟發展的措施。目前,中國已積極回應,降準減息又推出大量基建項目,以穩定內地的增長。但單靠中國並不足夠,且看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將如何回應。
從陰謀論的角度看,近期市場的中國恐慌似乎是有人刻意唱衰中國所致。不過,當前環球經濟環環相扣,中國倒下去,沒有任何一國能得益,受拖累的國家更多。所以,無謂猜測唱淡者的目的,重塑市場預期更為重要。
可以見到,假如壞的預期形成了,它是有能力自我實現的,自我實現後人們會覺得事情果然是這麼差,於是又會有更差的預期,這循環便會不斷自我實現,很恐佈的。問題係怎樣才能夠提升人們的信心,使他們相信壞的事情不會發生呢?
信心二字似乎就是當前股市和實體經濟問題的核心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